在改革浪潮中,應急管理部門如何找準自身的定位?如何同消防救援隊伍建立應急聯合響應機制?雙方信息通道如何打通?日常工作如何協同開展?北京市應急管理局以各項工作為契機,尋創新舉措,務實際效果,匯聚起應急管理與消防工作融合發展的澎湃動力。
以責任為牽引,彼此不斷磨合
今年初,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迎來第一批
消防員招錄工作。
北京市應急管理局救援隊伍建設處是該局在機構改革后新成立的業務處室,主要負責對接北京市范圍內的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專業救援隊伍以及社會救援隊伍等三方面力量。北京市的消防員招錄工作由該處牽頭落地實施。
“同志們來自不同的處室,互相沒有什么成見,一心只想著為新時代應急管理事業添磚加瓦。”該局救援隊伍建設處處長李懷冰說,“我們面臨的任務是全新的,消防員招錄工作政策性較強,需要具備相關經驗的人員協助我們開展工作。”
于是,該處與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森林消防局機動支隊以及
中國消防救援學院溝通協調,根據三家單位的招錄計劃,從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抽調3人、森林消防局機動支隊抽調3人、中國消防救援學院抽調1人,組建起北京市消防員招錄工作辦公室。在抽調人員時,各方商定,有組織協調、人事工作經驗的人員優先。
“當時三家單位都克服了很多困難。就拿森林消防局機動支隊來說,他們的同志來自于全國各地,平時只在營區活動,對北京城區并不熟悉。為此,該支隊還專門為他們在市應急管理局附近租了房子,方便來這里上班。”李懷冰說,“同志們來了之后從未講過什么條件,都是先干活。大家在這樣的氛圍里上下同心,工作的主動性都很強。”
人員到位,下一步要考慮的就是經費問題。
“無論是前期的辦公設施準備、后勤保障、發布公告、媒體宣傳,還是后期的體檢、心理測試、技能考核,各個環節都需要經費。”李懷冰說,經費的問題十分迫切,由于財政部門已經在上一年做好了預算,想要獲取經費,只能追加預算。
為此,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向北京市政府上報了經費追加的請示,并很快得到了批復。為使今后消防員招錄工作經費保障有章可循,市應急管理局還會同市財政局就消防員招錄經費保障工作專門下發了文件。
為擴大招錄工作的社會影響,進一步加深公眾對于消防員的認識,2月21日,北京市消防員招錄現場咨詢日活動在東城區消防支隊舉行。
活動由北京市消防員招錄工作辦公室主辦,圍繞消防員招錄政策解讀、裝備器材展示體驗、救援演練等內容,現場設置了消防文化宣傳、救援操法演練、互動咨詢問答等6個區域。不少到場的適齡青年及其親友通過與消防員交流,對消防工作有了更深了解。
據介紹,北京市消防員招錄工作辦公室已經作為常設機構固化了下來,全面負責今后北京市的消防員招錄工作。
“就消防員招錄這項工作,我們從來不說是某一家單位的責任。任務領下來,這就是大家的事。只有一心向著應急管理事業,同心勠力,才能讓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李懷冰說。
當前,第二批消防員招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北京市計劃以第一次消防員招錄的過程為樣本,把招錄公告發放、宣傳工作、體能測試等各方面問題進行梳理,拍攝制作成教學片,供其他地區參考。
以互助為牽引,建強應急響應力量
機構改革后,北京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辦公室設在了市應急管理局。該市應急委下設21個專項指揮部,其中森林防火、防汛抗旱、
安全生產事故、突發事件應急救助和地震等5個應急指揮部設在市應急管理局;消防安全應急指揮部設在市消防救援總隊。
立足于“大應急”的要求,北京市應急委增設了執行副主任這一職位。執行副主任負責市應急委的相關工作,還是以上提到的6個應急指揮部的總指揮或副總指揮。這樣一來,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和市消防救援總隊實現了歸口管理,二者既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又是相互合作的同行關系。當共同應對突發事件時,協調工作開展起來也十分順暢。
北京市應急管理局應急指揮處(北京市應急指揮中心)的前身為北京市政府辦公廳應急指揮處。機構改革后,該處原班人馬來到了北京市應急管理局。
“北京市委編辦保留了應急指揮處的牌子,我認為就是要突出它統籌協調和綜合管理的作用。”北京市應急管理局應急指揮處副調研員豆坦友說。
人員不變、職責也不變。根據三定規定,應急指揮處除負責北京市應急管理局的應急值守外,還負責以北京市政府總值班的名義接報和處理各類突發事件信息。這意味著該處需全面負責北京市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四大方面應急值守工作,任務較為繁重。但好處在于,作為北京市政府總值班室,該處直接對接北京市有關領導,當應對突發事件力量不足時,該處還可以協調各方力量提供支援。
為明確和規范北京市應急指揮中心辦理該市消防救援力量調動的程序,高效有序處置火情等突發事件和開展綜合應急救援工作,北京市于今年6月出臺了《北京市應急指揮中心辦理本市消防救援力量調動工作流程》。
“我們本著審批流程能精簡盡量精簡的原則,從局領導到中層干部再到骨干科員,在長達6個月的時間里不斷積極向市委、市政府匯報,在消防力量調用的報備程序上進行簡化。”豆坦友介紹,根據相關規定,當需要調用一定數量的消防救援力量時,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必須通過市應急指揮中心向上級匯報。在此過程中,應急指揮中心只需與市委、市政府辦公廳簡單溝通后,就可以直接通過電話報北京市政府主管領導和主要領導批準。這就省去了紙質審批流程,節約了大量時間。“總隊對這種機制十分認可。”豆坦友說。
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互相幫助,讓工作的分配“活”了起來。
例如,機構改革后,北京市森林防火指揮部設在了市應急管理局。但考慮到消防救援總隊應對防滅火工作更為專業,市應急指揮中心又面臨著任務重、人員少的實際困難,雙方商量決定,把12
119森林防火報警電話,從森林
公安放到了消防救援總隊指揮中心。
11月1日以后,森林防火接警系統正式投入運行,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指揮中心不僅負責城市火災的接警,還將負責森林火災的接警。
“其實北京市機構改革方案沒有賦予消防救援總隊這項職責,但是他們為了保障機構改革過程中各項工作的順利運行,還是幫我們接了下來。這是對我們非常大的支持!”豆坦友感慨地說。
在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方面,李懷冰也十分有感觸:“當前應急管理系統仍處于改革過渡期,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我們更多立足于一些服務工作,幫助我們的主力軍、國家隊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為滿足“全災種”“大應急”的教研需要,中國消防救援學院還需建設一些相關領域的實訓基地。在租用場地方面,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充分利用自身便利,積極與地方政府溝通協調,幫助學院解決用地問題。
今年以來,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同中國消防救援學院加強合作,組建了一支200余人的森林消防專業隊伍,共同守護市區森林資源。“中國消防救援學院從全國各地選拔了眾多有實戰經驗的優秀指戰員,經過簡單訓練,由我們配備裝備,馬上就可以執行防滅火任務。”李懷冰說。
以聯動為牽引,打通信息共享通道
“消防單兵設備,火場上最銳利的一雙眼。通過它,火災現場的圖像信息可實時傳輸到后方應急指揮中心,對火場研判和制定滅火方案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邊說著,北京市應急管理局信息中心的歐陽雁南一邊通過應急指揮中心的消防圖像平臺打開了一路測試信號。記者看到,信號終端以消防中隊為單位,平時不上線顯示為灰色;但遇到火情時,信號終端圖標就會變成藍色。只需鼠標一點,即可看到現場清晰流暢的視頻圖像。
為實現單兵設備與應急指揮中心的對接,該局做出了一系列嘗試。
起初,北京市應急管理局通過公安系統的平臺來接入單兵信號時,間接訪問消防單兵設備。
“我們通過鋪設光纖,打通了與公安系統的鏈路,實現對其視頻圖像平臺的訪問;然后再協調市消防救援總隊,把單兵圖像間接傳輸到市應急指揮中心。”信息中心副主任吳東東說。
但這種方式存在著諸多弊端。首先,單兵設備信號經歷多個環節的轉接,不夠穩定,最終呈現在屏幕上的圖像也較為模糊且時有卡頓。其次,公安部門只為市應急指揮中心開通了4路通道,而全北京市消防救援隊伍的單兵信號卻多達210路。每次單兵設備上線,都需要花費較多時間進行協調,影響了指揮中心對現場情況的獲取。
為改變這種情況,今年4月,北京市應急管理局請市經信局協調,打通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和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的視頻圖像網絡端口,在市應急指揮中心部署消防專用圖像客戶端,實現了單兵設備信號的直接接入。
“這樣就減少了溝通環節,節省了時間。現在我們接入了北京市消防救援隊伍210路單兵設備信號。只要消防第一時間出動單兵,我們在兩三分鐘內就可以獲取到現場圖像。”歐陽雁南介紹,未來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將聯合市消防救援總隊,升級改造圖像平臺和網絡接入方式。
以高效為牽引,有力提升處置能力
當然,應急管理和消防的融合工作不僅體現在突發事件的聯動處置方面,還體現在日常工作的共同推進方面。
今年初,北京市安委會辦公室和北京市防火委辦公室一起向各區和相關市級考核部門下達年度安全生產和消防目標任務書。從這一刻起,北京市的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考核融合工作正式啟動。
“制定年初目標時,我們和消防救援總隊就已經在一起研究、一起推進了。在向各區、各部門征求任務書意見時,兩家單位也會協商修改。”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產綜合協調處副處長李東俠舉例說,在涉及例如責任落實、事故情況等共性指標時,雙方會一同進行了總結提煉,制定統一的考核指標;在個性指標方面,則分別設置。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適應“大應急”“大融合”的要求,市應急管理局于今年啟動了應急管理考核融合工作研究,力爭在三個方面實現創新突破。一是聚焦制度創新,有效整合安全生產、消防、森林防火、應急、防災減災工作考核內容,從考核組織、考核指標、考核方法、結果運用等方面入手,優化應急管理考核機制。二是實現指標重構,構建科學高效的應急管理考核指標體系,系統整合為責任落實、安全預防、行業監管、應急處置、基層基礎、事故情況等六方面內容,推動考核工作起“化學反應”。今年底,該市將消防工作情況納入督察內容,切實推動安全生產、消防工作同頻共振。三是統籌考核結果,督察考核緊密銜接,把督察結果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把考核的扣分項作為督察的關鍵要點。結合機構改革,規范應急管理考核程序,統一考核等次、統一結果運用、統一表彰獎勵。
“在一些工作的推進過程中,我們兩家逐漸形成了協商溝通機制,當大家有了融合的意識,每向前走一步,我們都會想要一起干。在實際工作中,有一些困難是避免不了的,那我們只需要共同面對、逐項解決就好。”對于未來的工作,李東俠充滿了自信。
掃一掃·免費設計·咨詢
廣州氣宇消防設備有限公司 電話:020-31145279 傳真:020-31145279
網址:www.hkgd666.com 企業QQ:2951282212
辦公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南村萬達廣場B4棟2901-2902 / 2926-2967
工廠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化龍鎮草堂村農業公司路13號(氣宇消防)
服務熱線:13710788484(周總)
全國免費服務熱線
4001-8090-088
周一至周五9:00-18:00
技術支持:搜浪網絡